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头部文案

发布时间:2020-01-06 00:00:00
全国建材科技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科技期刊
江苏省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基于新型水化放热模型的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场分析
2007年第5期
水化热;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施工期
2007年第5期
1000-4637(2007)05-19-03
姚民乐
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314001

姚民乐

浏览量:
1000
摘  要:首先对近年来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其中建立水泥水化放热模型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分析中的关键因素。考虑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水泥水化反应影响的新型水化热模型具有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其算例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混凝土温度场的分布,而且还表明水泥水化放热时间集中,温度变化梯度大,混凝土在浇筑以后2~3d内便达到最高温度。因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后迅速做养护工作,以防止或减少温度裂缝的出现。
英文名 :
刊期 : 2007年第5期
关键词 : 水化热;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施工期
Key words :
刊期 : 2007年第5期
DOI :
文章编号 : 1000-4637(2007)05-19-03
基金项目 :
作者 : 姚民乐
单位 : 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314001

姚民乐

摘要
参数
结论
参考文献
引用本文

摘   要:首先对近年来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其中建立水泥水化放热模型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分析中的关键因素。考虑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水泥水化反应影响的新型水化热模型具有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其算例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混凝土温度场的分布,而且还表明水泥水化放热时间集中,温度变化梯度大,混凝土在浇筑以后2~3d内便达到最高温度。因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后迅速做养护工作,以防止或减少温度裂缝的出现。

关键词:
水化热;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施工期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未找到相应参数组,请于后台属性模板中添加
(1)考虑了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对水泥水化反应影响的新型水化放热模型物理意义明确,算例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水泥的水化放热反应。
(2)模板与空气的热对流系数小于混凝土与空气的热对流系数,模板的存在对混凝土的保温作用非常明显。水泥水化生成热主要集中在浇筑以后的几天内,混凝土在第2~3天温度达到最高;温度曲线上升段较陡急,下降段较缓慢。温度变化梯度最大的时间发生在40~80h,在浇筑完以后应迅速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1] Jin Keun Kim,Kook Han Kim,Joo Kyoung Yang.Thermal analysis of hydration heat in concrete structures with pipe-cooling system[J].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2001,79:163-171.
[2] 朱伯芳.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绝热温升表达式[J].水利发电学报,2003,81(2):69-73.
[3] 朱伯芳,许平.混凝土高坝全过程仿真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02,33(12):11-14.
[4] 高虎,刘光廷.考虑温度对弹模影响效应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应力计算[J].工程力学.2001,18(6):61-68.
[5] Abdallah I. Husein Malkawi,Saad A. Mutasher,Tony J.Qiu. Thermal-Structural Modeling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Gravity Dam[J].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2003,17(4):177-187.
[6] Farrokh Sheibany and Mohsen Ghaemian.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Action on Thermal Stress Analysis of Karaj Concrete Arch Dam[J].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2006,132(5)532-544.
[7] 梅明荣,卓家寿,葛世平.上海地铁车站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干缩应力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2,35(2):52-56.
[8] 潘建伍,曹双寅,曹新明.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温度应力分析[J].工业建筑.2002,32(6):33-35.
[9] 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17-20.
[10]凌道盛,许德胜,沈益源.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放热模型及其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11):1695-1698.
[11]张子明,宋智通,黄海燕.混凝土绝热温升和热传导方程的新理论[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3):1-6.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关注《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总访问量 468,401   网站统计

官方微信公众号关闭
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购杂志    |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苏ICP备1008638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苏州

版权所有: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苏ICP备1008638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