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头部文案

发布时间:2020-01-06 00:00:00
全国建材科技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科技期刊
江苏省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问题探讨与分析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Interaction of Long-short-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Soil
2017年第1期
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研究现状
Composite foundation;Interaction between pile and soil;Calculation model; Research status
2017年第1期
1000-4637(2017)01-7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520);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A560017)
侯思强,郭院成,李明宇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450001

侯思强,郭院成,李明宇

侯思强,郭院成,李明宇.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问题探讨与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7(1):70-75.

HOU S Q,GUO Y C,LI M Y.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Interaction of Long-short-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Soil[J].China Concrete and Cement Products,2017(1):70-75.

浏览量:
1000
摘 要:作为复合地基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长短桩复合地基相对于传统复合地基在控制沉降及减少工程造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复杂性,考虑对传统复合地基研究成果的继承以及相互作用角度进行深化,从“复合地基”及“相互作用”两个方面,分别总结了各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模型建立、非线性分析、假定分析三个方面长短桩复合地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概括。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branch in the field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long-short-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settlement and reducing engineering cos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omposite foundation. Based on the complexity of long-and-short piles composite foundation,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have been concluded from the point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composite foundation’s succession and deepen. The problems that in the model establishment, nonlinear analysis, assumption analysis of the long-and-short piles composite foundation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core issues have also been summarized.
英文名 :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Interaction of Long-short-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Soil
刊期 : 2017年第1期
关键词 : 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研究现状
Key words : Composite foundation;Interaction between pile and soil;Calculation model; Research status
刊期 : 2017年第1期
DOI :
文章编号 : 1000-4637(2017)01-70-06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520);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A560017)
作者 : 侯思强,郭院成,李明宇
单位 :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450001

侯思强,郭院成,李明宇

侯思强,郭院成,李明宇.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问题探讨与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7(1):70-75.

HOU S Q,GUO Y C,LI M Y.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Interaction of Long-short-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Soil[J].China Concrete and Cement Products,2017(1):70-75.

摘要
参数
结论
参考文献
引用本文

摘   要:作为复合地基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长短桩复合地基相对于传统复合地基在控制沉降及减少工程造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复杂性,考虑对传统复合地基研究成果的继承以及相互作用角度进行深化,从“复合地基”及“相互作用”两个方面,分别总结了各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模型建立、非线性分析、假定分析三个方面长短桩复合地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概括。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branch in the field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long-short-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settlement and reducing engineering cos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omposite foundation. Based on the complexity of long-and-short piles composite foundation,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have been concluded from the point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composite foundation’s succession and deepen. The problems that in the model establishment, nonlinear analysis, assumption analysis of the long-and-short piles composite foundation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core issues have also been summarized.

关键词:
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研究现状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未找到相应参数组,请于后台属性模板中添加

长短桩复合地基是桩土复合地基的重要领域之一,桩土相互作用问题是长短桩复合地基研究最重要的问题,继承并发展传统复合地基的研究成果,在相互作用方面进行重点突破是研究长短桩相互作用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首先从数值模拟方法、理论分析、数值算法和试验分析三个角度阐述了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进而从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值算法研究及试验分析两个方面对相互作用研究现状进行概述。重点提出了长短桩复合地基计算模型建立、桩土非线性分析及假定分析即同一化处理这三个具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分别提出了各自领域有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何建立能够反映及分析长短桩复合地基受力性状并能够进行理论分析求解的计算模型;如何建立考虑非线性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并如何较好地适应整体分析模型的计算要求;如何对假定条件进行选取并进行同一化分析等。

[1] 梁发云,陈龙珠,王经雨.长-短桩复合地基性状影响参数弹塑性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2005(7):12-16.
[2] 董友扣,郑俊杰,潘玉涛.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离散元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1(4):12-15.
[3] 董友扣.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与变形特性的细观分析[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4] 张志刚,钟岱辉,唐洁,等.水泥土桩体与地基土体相互作用的递归构式[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3):17-21.
[5] 刘杰,张可能.刚性承台下柔性桩与地基相互作用的线性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2002(6):29-32.
[6] 王凤池,朱浮声,石刚.层状土中桩体复合地基荷载沉降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1):49-51.
[7] 刘杰,赵明华.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碎石单桩复合地基性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6):707-711.
[8] 郑俊杰,黄海松.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解析算法[J].岩土力学,2005(9):1432-1436.
[9] 梁发云,李镜培.刚性承台下垫层-桩-土相互作用的近似解析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3):388-392.
[10] 赵平,谢刚,兰立江.基于损伤原理的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区变形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6):123-125.
[11] 俞建霖,荆子菁,龚晓南,等.基于上下部共同作用的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性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5):657-663.
[12] 吕文志,俞建霖,龚晓南.柔性基础下桩体复合地基的解析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401-408.
[13] 郭帅杰,宋绪国,罗强,等.基于荷载传递理论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J].铁道工程学报,2015(10):44-50.
[14] 徐洋,卢廷浩,董海洲,等.考虑沉桩及群桩间相互影响的复合模量计算方法[J].岩土力学,2001(4):486-489.
[15] 郑俊杰,区剑华,袁内镇,等.多元复合地基压缩模量参变量变分原理解析解[J].岩土工程学报,2003(3):317-321.
[16] 杨涛,徐永福.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复合本构有限元法适应性研究[J].岩土力学,2004(S2):243-246.
[17] 陈登伟,王国体,赖焕枫,等.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Mindlin解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89-192.
[18] 王凤池,赵松涛.利用Hashin模型求解复合模量[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1):35-38.
[19] 宋二祥,沈伟,金淮,等.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体系内力、沉降计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3(3):268-272.
[20] 郑俊杰,韩超,王仙芝.求解多元复合地基承载力发挥系数的新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3):1-3,16.
[21] 李希平,陈存恩,刘波,等.考虑共同作用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解析分析及工程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7-53.
[22] 顾勇,陶景晖,梁书亭,等.刚性桩复合地基不同侧摩阻力模型下的桩土应力比计算[J].建筑结构,2013(S1):1488-1492.
[23] 梁建伟,顾强康,韩夏冰,等.复合地基中桩土的变形协调分析[J].中外公路,2014(5):28-32.
[24] 武崇福,郭维超.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拱效应分析及桩土应力比计算[J].施工技术,2015(1):67-72.
[25] 李振宇,尉博翔,葛忻声,等.均质土中桩体复合地基沉降的线弹性变分法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6(1):27-31.
[26] 刘杰,张可能.柔性桩与土相互作用非线性分析的增量传递矩阵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5(1):38-43.
[27] 姜志全,钟敬全,李廷芥,等.桩体复合地基应力分布半解析法分析[C].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6:8.
[28] 黄志全,李冰冰,白兰兰,等.考虑桩土变形协调的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模型初步研究[J].中国水运,2007(2):94-96.
[29] 吕文志,俞建霖,郑伟,等.基于上、下部共同作用的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解析解的研究[J].工业建筑,2009(4):77-83.
[30] 陶景晖,石春民,金如元,等.基于侧阻抛物线分布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求解[J].江苏建筑,2013(S1):73-77.
[31] 舒翔,王福忠.确定柔性桩复合地基有效桩长的简化方法[J].工业建筑,2001(11):4,16-17.
[32] 齐伟军,杨海涛,赵艳秋.复合地基有效桩长的计算方法[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4):50-52.
[33] 王平卫,彭振斌,杨庆光,等.复合地基有效桩长的计算方法[J].地质与勘探,2006(4):103-105.
[34] 韩艳华,蒋刚,宰金珉,等.基于极限分析法的桩周土体承载力探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32-35.
[35] 胡幼常,宋海.基于Ohde理论的群桩极限端阻力计算公式[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3):370-374.
[36] 曹明.混合桩型复合地基的位移相互作用系数解法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37] 陈健,郑俊杰,陈保国,等.考虑负摩阻力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分析[J].岩土力学,2008(7):1955-1959,1964.
[38] 云树春,李积仓,张慧乐.考虑桩土协调工作的CFG桩承载力计算新方法[J].工业建筑,2011(S1):575-577.
[39] 陈明,李镜培,梁发云,等.刚性桩复合地基负摩阻区深度计算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955-959.
[40] 武崇福,郭维超,李雨浓,等.考虑负摩阻力的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性面深度及桩土应力比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2016(2):278-287.
[41] 袁晓波.饱和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长对桩体受力及沉降影响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42] 郭帅杰,宋绪国,许再良,等.桩径对Mindlin附加应力系数的影响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6(1):8-13.
[43] 郑俊杰,彭小荣.桩土共同作用设计理论研究[J].岩土力学,2003(2):242-245.
[44] 戴民,周云东,张霆.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568-571.
[45] 乔志炜.复合桩基差异沉降控制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D]. 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6.
[46] 季宪军,梁瑛.缓变型复合地基沉降曲线的多种数学拟合分析[J].路基工程,2007(5):81-83.
[47] 刘鹏,杨光华.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长计算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6):1078-1085.
[48] 肖耀廷,党发宁,梁学战.关于多桩型复合地基置换率的理解[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4(3):336-339.
[49] 梁发云,陈龙珠,李镜培.混合桩型复合地基工程性状的近似解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5(4):459-463.
[50] 梁发云,陈龙珠,李镜培.层状地基中混合桩型复合地基的分析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7(3):379-384.
[51] 张鹞.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性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52] 曹明,陈龙珠,陈胜立.复合地基相互作用系数解法及参数分析[J].岩土力学,2008(12):3401-3406.
[53] 周德泉,张可能,刘宏利.组合桩型复合地基桩、土受力特性试验对比与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5):872-879.
[54] 朱奎,徐日庆,吴冬虎,等.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刚性桩和自由状态下刚性桩性能比较[J].岩土力学,2007(11):2353-2358.
[55] 李希平.刚性桩复合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解析分析与现场试验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
[56] 亓乐,刘薇,孙长帅,等.考虑下卧层特性的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S1):123-128,135.
[57] 刘鹏.尺寸效应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影响的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58] 李仁平.软土地基中被动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工程应用[D].杭州:浙江大学,2001.
[59] 李忠诚.桩筏基础桩土共同作用机理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3.
[60] 汪文彬,杨敏.基于广义协调变形的直桩弹塑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5(12):1442-1446.
[61] 靳元峻,张建辉,马丽红.层状地基中桩与桩相互作用分析[C].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2005.
[62] 楼晓明,孙晓锋.大面积带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分析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6(11):2027-2030.
[63] 韩占永.广义Mindlin与Boussinesq联合求解法计算复合地基沉降量[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6.
[64] 李早,黄茂松,戴兵.层状地基中刚性承台群桩竖向力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46-450.
[65] 江杰,黄茂松,顾倩燕.非均质地基中群桩竖向荷载沉降关系分析[J].岩土力学,2008(8):2092-2096.
[66] 司文静.界面力学理论在桩基力学行为中的应用研究[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08.
[67] 高盟,高广运,杨成斌,等.层状地基群桩沉降计算的剪切位移解析算法[J].岩土力学,2010(4):1072-1077.
[68] 贺炜,赵明华,邹新军.基桩荷载传递的非线性计算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3):74-78.
[69] 郑刚,张立明,王琦.长桩桩侧摩阻力分布与地基附加应力问题及对群桩沉降计算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1(11):1649-1658.
[70] 赵明华,张洋,张永杰.考虑荷载传递非线性特性的基桩竖向承载力计算[J].公路交通科技,2011(9):71-76.
[71] 杨明辉,张小威,赵明华.基于幂级数解的非均质地基群桩沉降混合解法[J].工程力学,2012(9):150-156.
[72] 王忠瑾.考虑桩-土相对位移的桩基沉降计算及桩基时效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73] 竺松.群桩“加筋遮帘”效应及桩土荷载分担比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08.
[74] 黄茂松,江杰,梁发云.层状地基中桩基础的竖向荷载位移关系非线性分析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8(10):1423-1429.
[75] 闫纲丽,张红芬.群桩间相互作用系数计算[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3):93-95.
[76] 曹明,陈龙珠,陈胜立,等.长短桩桩基础积分方程解法及其参数分析[J].工业建筑,2007(5):48-52,56.
[77] 张建辉,张素芬,邓安福.变桩径、桩长群桩桩-土体系相互作用分析模型[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6):67-71.
[78] 邱畅.高层建筑片筏及桩筏基础与层状地基相互作用分析[D].长沙:湖南大学,2001.
[79] 刘杰,张可能.刚性承台下变截面柔性桩与地基相互作用的线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3(5):759-763.
[80] 刘杰,张可能.刚性承台下柔性桩与层状地基相互作用的线性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03(1):11-15.
[81] 刘杰,周德泉,赵明华.柔性群桩与地基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4(12):55-61.
[82] 徐美娟,宰金珉,梅国雄.有关上部结构-桩-土相互作用研究问题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S1):4361-4365.
[83] 梁发云,陈龙珠,李镜培.加筋效应对群桩相互作用系数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5(11):66-69.
[84] 赵明华,张玲,杨明辉.基于剪切位移法的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2005(9):994-998.
[85] 汪文彬.基于单桩载荷试验推算群桩基础沉降的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2006.
[86] 阳芝.柔性基础下桩土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解析法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2.
[87] 钟闻华.深长桩荷载传递特性与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88] 王涛,刘金砺.桩-土-桩相互作用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1):100-105.
[89] 王涛.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 2008(6):1589-1592.
[90] 陆俊虎.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变形刚度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侯思强,郭院成,李明宇.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问题探讨与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7(1):70-75.

HOU S Q,GUO Y C,LI M Y.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Interaction of Long-short-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Soil[J].China Concrete and Cement Products,2017(1):70-75.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关注《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总访问量 468,401   网站统计

官方微信公众号关闭
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购杂志    |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苏ICP备1008638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苏州

版权所有: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苏ICP备1008638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苏州